發揮科學對實施“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貢獻 -- COP15第二階段會議平行論壇-科學論壇開幕
12月11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第二階段會議平行論壇-科學論壇(以下簡稱科學論壇)拉開帷幕。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受邀代表COP15主席國以及生態環境部在開幕式上致辭。
黃潤秋表示,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系統健康的重要標志和關鍵物質基礎,是人類賴以生存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目前,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趨勢還沒有得到根本扭轉,保護生物多樣性仍然是全人類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迫切需要科學界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參與,通過系統的科學研究,不斷強化知識積累和科技創新,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黃潤秋指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技創新工作,不斷加大科技資金投入和研發力度,依靠科技的力量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一是切實發揮科技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支撐作用。設立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研究專項,構建數據庫和信息平臺,完善生物多樣性調查、觀測和評估等相關技術和標準體系,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有力科技支撐。二是全面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科學傳播和公眾參與。持續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活動,加大科學傳播力度,覆蓋領域從傳統的物種和生態系統保護,到自然教育、物種種質資源、生物安全等,有效提升了國民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科學涵養。三是不斷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通過多雙邊合作機制等,推動多層次、多區域、多領域、多物種、多形式的科技交流合作。
黃潤秋表示,科學論壇已經開展了多次線上研討,今天在蒙特利爾繼續進行,開展面對面的充分討論,將進一步凝集共識,匯聚力量,推動提升全球生物多樣性科學研究水平。我期待本次論壇結出豐碩成果,為推動達成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框架”發揮積極作用,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注入新的動力。
《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伊麗莎白·穆雷瑪女士在致辭中特別感謝中國生態環境部、國際生物科學聯合會等單位對科學論壇的大力支持。穆雷瑪表示,如果我們現在不采取行動,那么人類和地球將陷入嚴重的麻煩,正是科學界不懈努力,為生物多樣性的毀滅性喪失敲響警鐘。我們必須共同努力,確定成功的關鍵因素,以便我們能夠對生物多樣性產生可衡量的影響。
科學論壇是COP15第二階段會議的平行論壇之一,由《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主辦,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國際生物科學聯合會等單位共同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