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成立
經黨中央批準,在生態環境部成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7月7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在京召開。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中宣部副部長孫業禮出席大會并講話,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大會。
更多內容,點擊閱讀
2.生態環境部黨組參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
7月6日,生態環境部黨組前往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參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并重溫入黨誓詞。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參加活動。
更多內容,點擊閱讀
3.生態環境部黨組召開會議
7月9日,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主持召開部黨組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上的重要講話。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列席會議。
更多內容,點擊閱讀
4.生態環境部黨組舉行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
6月27日、7月5日,生態環境部黨組分兩階段舉行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參加學習并主持集體研討。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參加學習并提交書面交流材料。
更多內容,點擊閱讀
5.生態環境部黨組舉行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暨黨史學習教育第三次專題學習
7月9日,生態環境部黨組舉行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暨黨史學習教育第三次專題學習,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主持學習并講話,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參加學習并作交流發言。
更多內容,點擊閱讀
6.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視頻出席關于糧食與農業在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中作用全球對話會高級別會議
7月7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視頻出席由聯合國糧農組織和《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聯合舉辦的“關于糧食與農業在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中作用全球對話會高級別會議”,介紹《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籌備進展,并就推動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相關議題與參會人員進行交流。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屈冬玉,《生物多樣性公約》執行秘書伊麗莎白·穆雷瑪出席會議并致辭。
更多內容,點擊閱讀
7.碳排放權將于七月啟動上線交易
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今年7月擇時啟動發電行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下一步還將穩步擴大行業覆蓋范圍,以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更多內容,點擊閱讀
8.中巴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文件簽約儀式在巴基斯坦瓜達爾港舉行
7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與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中巴經濟走廊事務局關于應對氣候變化物資援助的諒解備忘錄》簽約儀式在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成功舉行。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農融代表生態環境部與巴基斯坦中巴經濟走廊事務局主席阿西姆·巴杰瓦出席儀式簽署合作文件,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參議院主席桑吉拉尼、外交部長庫雷希、計劃發展部長烏邁爾、海事部長扎伊迪等見證簽署。
更多內容,點擊閱讀
9.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
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化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建設,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關于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
更多內容,點擊閱讀
10.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主要負責同志就《百城千縣萬名專家生態環境科技幫扶行動計劃》答記者問
日前,生態環境部、科技部印發《百城千縣萬名專家生態環境科技幫扶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構建新時期服務型生態環境科技創新體系。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主要負責同志就《行動計劃》出臺的背景、意義和主要內容等回答記者提問。
更多內容,點擊閱讀
11.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有關負責人就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從業單位和個人執業情況信用記錄管理辦法(試行)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了《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從業單位和個人執業情況信用記錄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有關負責人就《辦法》的背景、意義、主要內容等回答了記者提問。
更多內容,點擊閱讀
12.生態環境部門加大環評問題查處力度 嚴懲環評領域弄虛作假行為
近期,生態環境部將2020年第二季度環評文件復核中發現的違法線索移交浙江、安徽、山東、河南、湖南、廣西、新疆等7省(區)生態環境部門,目前,屬地生態環境部門已對相關違法線索進行核實,并對查證屬實的8起環評文件存在嚴重質量問題案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三十二條進行處理處罰,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更多內容,點擊閱讀
13.重點區域空氣質量改善監督幫扶啟動 發現一批突出涉氣環境問題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強化區域協同治理,集中解決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生態環境部于5月派出11個專業組和28個常規組,對重點區域30個城市開展空氣質量改善監督幫扶工作。各工作組不打招呼、不聽匯報,攜帶專業執法技術裝備直奔現場,聚焦重點園區、集群、企業和熱點網格高值區,深入鋼鐵、焦化、石化、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企業開展監督幫扶。
更多內容,點擊閱讀
14.生態環境部通報優化執法方式第三批典型案例 對采用非現場監管方式實現精準執法提效能的辦案單位提出表揚
生態環境部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通過實施《關于優化生態環境保護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嚴格執法責任、優化執法方式、完善執法機制、規范執法行為,全面提高生態環境執法效能。浙江舟山市、麗水市、福建南平市、遼寧營口市、江蘇蘇州市等地生態環境部門以《指導意見》為指引,將非現場監管作為日常執法檢查的重要方式之一,利用大數據分析、無人機、視頻監控、用電監控等多種非現場監管手段,高效統籌執法資源,實現對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的精準打擊,特予表揚。
更多內容,點擊閱讀
15.國家氣候中心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會商指出 2021年7月我國重點區域可能出現2-4次臭氧污染過程
預計2021年7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氣象條件不利于臭氧的生成,臭氧污染總體好于近6年同期;蘇皖魯豫交界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降水接近常年同期,臭氧污染氣象條件接近近6年同期;而長三角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氣象條件有利于臭氧污染的生成,臭氧污染較近6年同期偏重。總體來看,7月我國東部地區進入高溫頻發時段,預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蘇皖魯豫交界地區、長三角可能出現2-4次臭氧污染過程,以輕至中度污染為主。
更多內容,點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