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學生在行動”順利啟動
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江蘇省環境科學學會、河海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單位的領導和嘉賓出席了活動。河北、四川、福建、浙江、遼寧、廣西、重慶等地方環境科學學會科普負責人、高校教師以及大學生志愿者代表共計200余人參加了啟動儀式。
生態環境部科技財務司調研員吳豐成在致辭中對生態環境部開展的科普工作和科技志愿服務工作進行了介紹,鼓勵大學生們積極參與“大學生在行動”科普活動,踐行科技志愿服務精神,傳播生態環境保護知識和理念,希望大學生們一起努力,讓生態環境科技志愿服務薪火相傳、發揚光大,共同攜手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助力美麗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二級巡視員李政在致辭中對江蘇省開展“大學生在行動”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時要求大學生要學好本領,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運用新潮的科普形式、生活化的科普內容,從細處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大局,身體力行,積極履行科學普及的社會責任。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一級巡視員于紅霞在致辭中介紹了江蘇13年來開展“大學生在行動”的情況,也特別向即將參加活動的大學生提出殷切希望,希望同學們鍛煉品格、磨礪意志,開拓創新。
河海大學黨委副書記郭繼超在致辭中介紹了本校大學生志愿者開展“大學生在行動”活動的情況、取得的成效,希望同學們將志愿服務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將理論知識與實際需要相結合,將青春夢想與社會責任相結合,努力成長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大學生在行動”活動負責人王明慧詳細介紹了活動的背景、近年來開展的情況、活動組織流程等,特別強調了活動在線注冊、宣傳總結等方面的要求。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超、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科技處調研員吳豐成、江蘇省生態環境廳一級巡視員于紅霞等領導、專家為大學生志愿者授旗,標志著2023年“大學生在行動”在全國范圍全面啟動。
來自河海大學的大學生志愿者林家怡代表全國大學生志愿者宣讀《活動倡議書》,向全國大學生發出開展志愿服務的倡議。“大學生在行動”優秀單位河海大學環境學院分享了活動開展經驗。江蘇省第二師范學院6位同學為大家帶來了科普小品,引起現場觀眾的共鳴,將啟動儀式推向高潮。
根據活動安排,中國工程院王超院士及中國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論課特級教授張曉紅為大學生作了兩場精彩的專題講座。中國工程院王超院士的報告題目為“長江源頭的奧秘”,王超院士結合自己8次深入長江科考的經歷,為大家介紹了長江干流區域劃分、特征,長江經濟帶與保護,長江源頭保護與科學探究等內容,并對大學生提出了“勤奮學習、刻苦攀登、強身健體、志向高遠、報效祖國、奮勇爭先”24字殷切希望。中國農業大學張曉紅教授做了題為“志愿服務項目的發起與設計”的報告,張教授從科技志愿服務的內涵、組織開展,科技志愿服務項目的設計、發起以及組織實施等方面詳細地介紹了開展科技志愿服務的各個階段需要注意的事項及方式方法,從實操層面提升大學生志愿者開展大學生在行動活動的能力水平。專題培訓報告通過光明網、科普中國進行了直播,傳播量達到177萬人次。
“大學生在行動”源自于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03年發起的“大學生志愿者千鄉萬村環保科普行動”,至今已經走過了20余個年頭,累計動員12萬余名大學生奔赴全國2萬余村莊,受眾超過2000萬人,多次被評為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優秀案例在全國示范推廣,在推進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發揮了積極作用。